党委巡查工作办公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机构设置|通知公告|工作动态|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理论视野|下载专区
理论视野
您的位置: 首 页>>理论视野>>正文
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对话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红运
2021-12-07 11:1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开拓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在荆棘丛生中开拓出新天地?创新有哪些方法原则?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对党员干部提出怎样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今天,从来就不是历史的机缘巧合、他人的恩赐施舍,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胜利的历史自觉和伟大实践

  记者:如何理解开拓与创新的关系?为什么说坚持开拓创新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杨红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在奋斗中探索、在探索中奋斗的历史。中国革命的起点与条件,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无论奋斗、探索还是自身建设,都没有现成的道路好走。书本上的理论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根本上要靠自己开拓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来。要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就要回答一系列此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尝试一系列此前没有用过的办法,进行一系列此前没有进行过的探索。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创新。创新与开拓紧紧联系在一起,开拓需要创新,创新才能开拓。

  坚持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这里讲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创新局面的理论魅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实践魅力。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发现,本身就是开拓创新的典范。中国共产党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不断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今天,从来就不是历史的机缘巧合、他人的恩赐施舍,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胜利的历史自觉和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例如红船精神中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特区精神中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脱贫攻坚精神中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新时代北斗精神中的“自主创新、开放融合”等,都蕴含着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品格和风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再到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将“坚持开拓创新”列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分量愈发凸显。

  新时代,我们在创新的沃野上深耕细作,实现了从理论、实践、制度到文化等各方面皆有建树的“百花齐放”。理论创新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实践创新方面,设立上海自贸区,建设雄安新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成功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制度创新方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文化创新方面,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科技创新方面,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量子通信、人工智能、5G以及“神舟”“祝融”“天宫”“蛟龙”等,成果丰硕。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成功处理了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独立与发展等诸多复杂关系

  记者:我们党为什么能走出前人没有走出的路?在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始终把握怎样的原则、有哪些好的做法?

  杨红运:上下求索,寻路之旅不易。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开创新局、赢得主动,走出前人没有走出的道路,有这样几条原则或经验非常关键:

  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意识。开拓创新的本质在“进取”。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质,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从来不会回避现实矛盾、轻视风险挑战,更没有躺在历史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消极怠惰。相反,全党上下始终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从而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信念、坚不可摧的意志、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攻坚克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切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标准。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才成功处理了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独立与发展等诸多复杂关系。

  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们党在开拓创新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握正确导向、遵循科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人民满意的必要改革、人民认可的有效创新。同时强调创新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我们的开拓创新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必须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论。以改革开放为例,40多年来,我们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求齐步走,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同时,在开拓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既有“下好先手棋”的眼光,也有“用心培土、静待花开”的耐心;既有“主动出手、认准了就干”的定力,也有“真抓实干、争分夺秒”的拼劲;注重处理好“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的关系,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破与立的关系,稳与进的关系,等等。

  强化问题意识,敢于啃“硬骨头”,盯住难点、痛点和堵点,就能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唤,找到开拓创新的着力点

  记者:基于当下的历史方位,坚持开拓创新有何重要意义?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对党员干部提出怎样的要求?

  杨红运: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经验可资借鉴,非坚持开拓创新不可。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更好地回答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切实提高开拓创新能力,首先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想不想。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遇事消极疲沓,萎靡不振,不求上进,甘于落后,无所作为,开拓创新就只能是一纸空文、一事无成。只有心中始终装着党的事业、人民的嘱托,才能不眷恋往日的辉煌、陶醉于曾经的成就、固守于既得利益,才能怀有开拓创新的动力,确立更高的发展方位、树立更高的目标定位,不断奋斗进取。

  二是敢不敢。开拓创新要冒失败的风险。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因为怕失败要担责任,因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成了日常的工作状态。开拓创新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党性原则、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无私才能无畏,只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才可能不计个人的利益得失,有迎难而上、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的决心和勇气。

  三是能不能。有了开拓创新的愿望和勇气,还必须具备能力。工作中有一种现象屡见不鲜,那就是我们有些领导干部脱离客观实际,搞不顾条件的盲目攀比和违背客观规律的大干快上。否定过去,推倒重来,不是创新;不顾条件,盲目蛮干,不是创新;忽视日常,标新立异,不是创新。我们必须善于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现实出发,从提高科学研判、科学决策、科学执行的能力入手,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开拓创新的能力本领从哪里来?勤学苦练。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开拓创新的基础。如果不注意加强学习,就难以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观念、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新创造、实现新发展。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自觉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

  向实践求真知。焦裕禄来兰考之前,人们对风沙等“三害”束手无策,他来了之后,足迹印遍兰考大地,在群众中、实干中找到了解决“三害”的有效办法。这充分说明,开拓创新不是虚功而是实务。坚持到一线去摸爬滚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在耳闻、目见、足践之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方能形成正确思路,做出科学判断。

  要掌握统筹兼顾、“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努力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把握内情、了解外情上下功夫,做到准确识变;要善于选择时机,把握节奏,掌握分寸,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科学应变;要对新生事物永远保持高度敏感,善于通过新技术、新手段解决老问题,做到主动求变。

  党员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起来的。要强化问题意识,正视问题,敢于啃“硬骨头”,盯住难点、痛点和堵点,就能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唤,找到开拓创新的着力点。找准发力点后,要始终对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抱一种“不依不饶”的态度,直到找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总之,党员干部只有不断锤炼自己、激励自己,做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真正引领时代之新、引领事业之新。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内容审核/戴红 刘晶 张守华)

内容审核/张守华 刘晶 戴红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外国语大学 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党委巡察组 网站制作与技术支持:天津外国语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